DEPT .OF URBAN DEVELOPMENT RESEARCH & CONSULTATION
一、项目背景
2019年1月省两会,省委书记娄勤俭在参加徐州代表团审议时提出,徐州要把做大做强枢纽经济作为今后发展的重点任务,加快建设国际陆港,打造东西双向开放的内陆型国际中转枢纽港。此后,省委多次对这项工作作出要求。娄勤俭指出,徐州建好国际陆港,就不仅是“江苏的徐州”,更是“中国的徐州”“世界的徐州”。
徐州是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城市,公路、铁路、水运均在国家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京沪线、陇海线贯穿全市,徐州北站是全国第二大编组站,铜山货场是华东地区占地最大的铁路综合货场。在国家大力发展铁路货运的背景下,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提出“用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总揽新时代江苏的对外开放,承东启西,打造国际陆港,加快建设国际陆港,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打造东西双向开放的内陆型国际中转枢纽港”,淮海国际陆港项目趁势而上,项目方委托我院编制《徐州淮海国际陆港核心区发展规划》,并统筹《铁路货场发展规划》、《物流产业发展规划》两个专项规划。
二、项目构思
广域视野建构、精准市场锚定——站位世界陆港发展大势,对标国际国内陆港案例,项目组对陆港的内涵、功能、业态进行深入的研究,详细剖析项目的优势,包括节点城市的区位优势、淮海经济区的市场优势以及徐州市的交通优势等,重点分析物流产业市场,通过区域各产业产量数据的梳理预测陆港近远期的货运量。
定制路径生成、全体系解决方案护航——项目方案就如何打造一个高标准的国际陆港精准定位了本项目做什么样的陆港,制定了总体目标、阶段目标、产业目标和效益目标,并给出了具体的操作策略。通过集疏运基础设施的联通、线上线下的联通、公铁水空多种运输方式的联运、集聚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通过构建大开放体系、大物流平台,招引国际国内物流行业龙头企业,并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配套全要素产业服务体系和高质量生活服务体系。
三、主要内容
规划思路: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徐州特色、高点定位
总体定位: 立足徐州、融汇淮海、服务全国、联通世界,坚持国际、高端、绿色、智慧的开发理念,建设一座集公共物流、商贸物流、智慧物流、综合仓储、国际贸易、金融服务、总部经济于一体的现代化国际陆港。
功能定位:①一带一路国际中转枢纽港;②国家枢纽经济发展示范区;③江苏省东西双向开放门户;④淮海经济区商贸物流中心。
产业发展:结合物流产业链分析及一带一路沿线产业、淮海经济区及徐州市产业基础,以现代物流产业为主导,综合发展国际贸易、金融服务、总部经济等临港产业。
效益目标:结合国内物流园区地均产值水平,运用趋势增长法分别预测淮海国际陆港2025年、2030年以及2035年的营业额和物流企业数量。
社会效益:按照职住平衡的要求,推算陆港集聚的中高端产业人才,预估提供的就业机会,并预测陆港建成后的年税收。
空间布局:总规划面积850公顷,总体结构为“一核三心六区”,铜山货场将打造成为铁路枢纽核;三心包括“物流产业中心、物流商贸中心、生活服务中心”;六区包括“铁路口岸区、物流产业区、物流商贸区、临港配套区、行政商务区、功能提升区”,整个陆港将建设成为高智能化的智慧园区、绿色环保的生态港区、港产城深度融合的产业新城。
开发时序:共分三期,滚动开发,总体平衡。近期梳理出基本符合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区域,重点改造铜山货场;中期重点发展临港产业,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完善产城配套;远期发展北部片区。
四、特色及实施情况
特色1——以量定产:陆港货源腹地主要为淮海经济区,在分析了国际物流发展现状及需求量后,结合运输通道条件分析、定权组合预测方法,分别预测淮海国际陆港核心区近、远期货运量。在产业功能区面积划分方面运用产业用地面积估算法仔细推敲各板块的用地面积。
特色2——特色物流定位:①快速集散型商贸物流;②数据经济型智慧枢纽;③绿色环保型城市货运;④协同联动型跨境供应链;⑤示范型冷链物流基地。
特色3——多港联动:徐州市内港口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动能、潜力没有得到释放,这有赖于区域协调的机制进一步的建立。徐州市将以淮海国际陆港核心区为依托、联动内河港、保税港、航空港、邮港、陆路港、徐州跨境电商产业园等形成“多港联动”的空间格局,引导要素充分流动,构建铁、公、海、水、空多式联运体系。
特色4——港产城融合:以三带串联六区,综合服务带贯穿站南片区、临港产业带衔接站产片区、国际生活带咬合产城片区。以港带城,陆港核心区物流产业的发展将带动徐州中心城区的繁荣和发展。以城促港,陆港核心区商住板块为产业人才提供居住、商业、医疗的配套。最终淮海国际陆港核心区按照“站—港—城—区”的成长路径实现港产城深度融合发展。
特色5——管控补短板:根据物流通道连接节点及服务功能的不同,合理区分不同类别物流通道,采用“场地交通影响评估”与“基于货运停车位的货运交通量预测”两种方法,对货运与客运出行生成预测。划定货车禁止道路、限行道路、开放道路,引导货流向西疏解,在基地内部快速路、主干路交叉口增设展宽。
实施情况:
项目建设情况——淮海国际陆港展厅已经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亲自视察了规划展厅并提出了指导意见;一期行政商务区276亩土地已经完成招拍挂,起步区海关大楼已经完成规划设计方案。
项目招商情况——建设与招商并进,已和马士基、DHL两家世界500强外资企业,中远海(COSCO)、招商局、中林集团、中储等4家央企,宝能、京东、普洛斯、恒隆物流等10余家业内龙头企业建立联系并洽谈合作。
铁路货运物流情况——目前正在建设“江苏中欧班列汇集点”,铁路货运中心一期项目正在改造,区域仓储物流中心已于2020年建成,争取申创国家海关特色监管区域创新试点。
淮海国际港务区已挂牌——2020年6月,徐州市委常委会明确,正式启动“淮海国际港务区”的筹建工作。将港产城一体化发展、一体化管理,落到实处。未来将打造徐州乃至淮海区域物流、进出口贸易、商务办公、进出口工厂一体化、国际化、高质量发展的港务区和开放经济高地。
项目团队:
项目总负责人:彭剑波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 所长 高级工程师
项目组成员:
李超文:项目经理 中级工程师
刘安琪:注册规划师 中级工程师
陈 琦:策划师 中级工程师
薄 凡:策划师 中级工程师
高红玉:规划师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河中街清河嘉园东区甲1号楼16-25层 邮编:100085 电话:010-82819000 备案序号:京ICP备 050307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