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PT .OF URBAN DEVELOPMENT RESEARCH & CONSULTATION
导读:第七届清华同衡学术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国港区发展模式与策略”专场于5月30日上午9点在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准时拉开序幕。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长三角分院院长相秉军作为本场主持人首先向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由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规划师袁牧院长致开场词,对“一带一路”及“港”的概念进行了简短而深刻的诠释。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结合第二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的重要指示精神,本专场从国际国内港区规划建设经验出发,探讨如何高质量推动港区发展,从区域协调发展、水陆空港区规划思考和运营实践等多个角度,广邀发改、规划、投资运营主体等各领域专家开展主题报告。随后的高端对话环节与会嘉宾共同探讨了推进中国港区高质量发展与实践探索过程中的痛点与突破等一系列话题。最后,专场论坛在参会嘉宾热烈的互动讨论中圆满结束。
第一环节:主题报告
一:港口是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棋眼”
报告人:冯奎,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研究员、学术委员会秘书长
“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中国港口发展进入新阶段,但港口发展不宜简单地进行外延式扩张,应着力提升质量与竞争力。应将港口与区域协调发展结合起来,发挥港口的“棋眼”功能,通过做活港口“棋眼”进而实现港口与区域联动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第一,港口发展“四轮”驱动。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港口大国,大致每十年就上升一个台阶,“一带一路”倡议给中国港口发展带来更加广阔的空间,部分港口增加了大量航线、航班和运量。分析港口发展的动力,主要有四个:包括外部需求动力、开放政策动力、内部改革动力和区域发展动力。对港口发展来说,吞吐量重要,但质量提升更为重要。
第二,在区域协调发展中做活港口“棋眼”。
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来讲,应加强必要的统一部署、协调与领导,尽力消除地方无序竞争、同质化竞争的局面,树立一盘棋思想,将港口做成新时代中国开放这盘大棋的“棋眼”。在城市与区域发展层面,应着力推动7个方面的工作: ①推进港口产业联系,将港口做成产业集群发展的棋眼;②推进港-城联系,将港口做成城市发展的棋眼;③推进港口群联系,将港口做成港口群区域协调的棋眼;④推进空港、海港、陆港、高铁一体化建设,将港口做成“超级枢纽”的棋眼;⑤推进港口与陆地经济腹地联系,将港口发展成为陆海联系的棋眼;⑥将港口做成周边国家出海口的棋眼;⑦推进智能港港口建设,将港口做成联结数字空间的棋眼。
二、“空中丝绸之路”战略下中国航空大都市规划建设实践与探索——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情况介绍
报告人:张玉钦,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规划市政建设环保局规划勘测编制中心主任
2013年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以下简称“航空港实验区”)获国务院批复以来,协同推进空中、陆上、网上、海上“四条丝路”,积极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着力打造内陆经济开放高地。经过多年发展,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取得了四大成就:
初步建成联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立体综合交通枢纽;
初步建成联通全球服务全国领先内陆的对外开放体系;
初步建成以枢纽经济为特色,以智能终端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业集群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
初步建成生态宜居科技智慧的航空新城。
同时,航空港实验区在发展路径与模式方面也进行了一系列探索。由国务院批复的五大战略定位演变为实验区的发展路径,即建设大枢纽、发展大物流、培育大产业、塑造大都市,根据实际情况总结出实施路径为政策支撑、平台建设和项目带动。在发展模式方面,强调三个融合,第一是产城融合,即以产兴城,以城促产,最终形成产城融合;第二是港城融合,即与以机场为核心的航空港的融合发展,在机场规划与城市规划方面实现多规融合,在多式联运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互联互通;第三是区港融合,即与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形成“区港一体”的“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和“单一窗口”的通关模式,实现体制机制的创新与开放,围绕航空港塑造高效的口岸体系。
三、“一带一路”和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江苏(苏州)国际铁路物流中心项目的建设与运营
报告人:陈建斌,苏州新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江苏白洋湾口岸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
就苏州国际铁路物流中心建设的必要性来说主要有四点,第一,区位具备优势。苏州在长三角的中间位置,交通十分便利。第二,苏州经济实力雄厚。2018年苏州实现GDP1.86万亿,在全国排名第七位,政府公共预算全国排第六名。第三,物流需求巨大。苏州是全国数一数二的制造业集聚地,物流需求大。苏州3.31万亿的工业产值,每年集装箱的生成量大概是950万标箱。第四,开放经济基础。苏州的开放经济一直走在全国前列,需要一个国际化的货物流通平台。
在运营方面主要谈五个方面,一、积极拓宽国际合作路径。新城投资公司已与德国杜伊斯堡港口股份公司、新加坡新中联集团、白俄罗斯国际运输公司、荷兰GVT物流集团等签署合作备忘录。二、大力发展中欧班列(苏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在稳定运行“苏满欧”“苏满俄”“苏新亚” 线路基础上,2018年,试运行“苏州—多斯特克—杜伊斯堡”、“苏州—凭祥—河内”等国际货运线路。三、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已投入运营苏州——洋山港航运线,实现集装箱运输河海直达。苏州——上海洋山港海铁联运班列,为苏州到上海洋山港开辟了一条铁水联运新通道,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四、设立丝路国际物流基金。基金规模为10亿元,首期出资1亿元,作为基金有限合伙人的新城投资公司首期出资占比99%。五、积极推进苏州“一带一路”建设平台。牵头组建市级国际货运班列公司,积极参与江苏省国际货运班列公司组建。
四、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港区发展策略探讨
报告人:彭剑波,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发展策划研究所所长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高质量的港区发展显得更为重要。我们研究了国际和国内典型港区的发展经验,国际案例包括德国的杜伊斯堡、美国的孟菲斯、韩国的仁川和迪拜的空港。一个港区的发展具有长期性和生长性,港区空间不是生产出来的,它需要通过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港区政策的不断改革、物流服务的不断创新、新兴科技的持续赋能等来推动港区的持续升级,由此带来相应消费的延展、产业链的衍生以及配套服务的完善,这些都是在全球层面的一些典型经验。如果从中国的样本来看,成都、重庆、西安、苏州等城市港区的经验包括:打造一个高效的集疏运体系、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主动开拓班列线路、充分利用海外园区的货源降低返程空箱率等。我们也将全球经验和国内典型港区一些好的做法在徐州淮海国际陆港和贵阳双龙航空港的规划实践中进行了实际的应用。
国内港区的建设目前也存在着一些典型的问题,主要包括六个方面。①交通支撑作用不强;②多式联运不够便捷;③临港产业比较小;④重载率比较低;⑤依赖高额补贴;⑥港产城的融合比较弱。对应的策略主要包括:
①加强交通支撑,构建港区基地周边铁路、公路、水运以及机场的立体交通网络,打造海、河、陆、空四位一体的交通支撑。
②多港紧密融合,增强空港、海港、陆港、河港之间的联系,推行大口岸、大通关发展模式。
③构建便捷的多式联运体系,在基础设施、联运产品设计、服务水平、信息共享、承运人培育等方面协同运作以释放更大的联运效能。
④建设智能港区,通过AI、大数据、5G等技术来实现智能港区的规划建设管理,包括运营全过程的智能化以提高港区物流的运输效率。
⑤发展开放经济,包括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两个维度,构建统一的区域市场,促进贸易、物流市场的持续开放。
⑥培育临港产业,临港产业做大做强才有未来流量的支撑,才有更强的辐射能力的可能,包括临港物流、临港加工、商贸、会展等产业。
⑦促进港港联动,单一的港区发展有限,在全国层面需加强统筹,在省域层面、市域层面应加强聚焦,围绕“一带一路”重要的轴线,多港紧密融合,实现一市多港,港港联动,优势互补;港区之间互为流量,差异共生。
⑧打通多向通道,多向通道不仅仅是面向中欧的通道,还有面向日韩的、东南亚的多种通道,以多向通道带动港区经济的全面开放。
⑨提高重载率。通过集拼集运等措施提高重载率;通过和境外园区的合作集结境外回载货物,降低回载班列空箱率。
⑩发挥政策与市场的合力,强化市场化机制,引进专业化运营公司,通过政策与市场的合力,有效推动中国港区的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
第二环节:高端对话“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国港区发展模式与策略
主持人:
彭剑波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发展策划研究所所长
对话嘉宾:
冯 奎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研究员,学术委员会秘书长
张玉钦 郑州航空港规划市政建设环保局规划勘测编制中心主任
陈建斌 苏州新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江苏白洋湾口岸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立英 徐州淮海国际铁路物流港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
相秉军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长三角分院院长
冯奎:港口必须依托城市群,港口群、产业群,其活力根植于区域的协调发展。同时以港口为枢纽,也能更好地促进与实现港城以及区域的协调发展。港区发展根本上是要发挥市场协调机制的作用,而政府通过推进更高水平的的开放、实施放管服改革、提升营商环境建设,能够大大促进港口的活力和竞争力。
张玉钦:由单一枢纽转向空铁复合枢纽,打造枢纽经济集聚区。串联交通大环线,以空港作为核心引擎,带动大都市区建设发展。
陈建斌:重视集疏运体系的研究,满足多式联运的需求。顺应市场化、走向国际化,尽量脱离靠政府补贴维持的局面,实现自给自足的可持续运营模式。
刘立英:港区规划要有弹性,政府监管和引入市场化主体要适当结合。
相秉军:港区发展要围绕区域产业。规划要有高度预见性,也要与时俱进。从规划管理的角度来说,土地出让和供地节奏一定要有持续性。从规划编制来说,从前期策划到控规,用地性质、用地指标要有弹性空间。物流的特殊性使然,上位规划之下必须进行深入细致的交通专项研究。
港区是地方深度参与全球产业体系和经贸格局的重要入口与通道,是高地也是洼地,是枢纽也是棋眼,期待着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和全球开放新格局的进程中,越来越多的港区通过前瞻、科学、理性的策划规划建设和健康、良性的投资运营走向高质量发展。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河中街清河嘉园东区甲1号楼16-25层 邮编:100085 电话:010-82819000 备案序号:京ICP备 050307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