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PT .OF URBAN DEVELOPMENT RESEARCH & CONSULTATION
5月23日下午,由城市发展策划研究所与四川分院联合承办的“乡村振兴·实践探索”专场如期举行。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规划师袁牧致辞向各位嘉宾表示欢迎。
袁牧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 副院长/ 总规划师
本论坛由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发展策划研究所所长彭剑波博士主持,从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下的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多地探索实践和规划思考等多个角度,广邀农政、农研、乡村基层干部、规划师建筑师等各领域专业人士做主题报告,在高端对话环节与会嘉宾共同探讨了乡村振兴实践与探索中的难点与突破等一系列话题,论坛在参会嘉宾和观众热烈的互动讨论中圆满结束。
主题报告
01
在城镇化进程中推进乡村振兴
冯奎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研究员、学术委员会秘书长
乡村振兴应置于城镇化的背景下来探讨,重点思考乡村振兴的过程当中,城镇化的角色是什么,它能够做什么,它怎么样去做。
一是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结伴前往现代化。现代化建设作为一个目标,城镇化、乡村振兴都是其中重要的内容,具体分工当中侧重点有所不同,新型城镇化会为未来的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推动力,二者之间并非割裂的二元论关系。
二是城镇化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一方面城镇化可以减少乡村贫困人口;其次,城市人口集聚会创造对乡村产品的需求,形成要素集聚和对外溢出辐射,会从供给端为未来的乡村振兴提供技术的、管理的、人才的多方面的要素支撑。
三是逆城镇化的迹象需厘清主流和支流,假象、弊象需准确判断。所谓的逆城镇化,目前仍然是属于城市群范围之内城市空间结构的一种调整,还不足以说达到一种潮流。考虑到未来演变的趋势,一定要判断清楚,主流与支流以及主支流变化的趋势。
四是推进城镇化要有大区域观。在十九大报告中,城镇化的内容是放在区域协调中讲的,要放眼全国、放眼一个城市群来讲城镇化率的提高,才能够更好地促进人口在更大范围之内的流动,才能够促进特大城市、大城市采取更加包容和开放的态度接纳各种流动人口。乡村振兴也应最终促进区域内的人员流动和资源配置。
第五是应当清除要素进城与下乡的各种障碍。城镇和乡村之间的人才、工商资本、社会资本和乡村要素相结合和双向流动中,边界在哪些地方,政策怎么样去探索利用,这些是下一步推动乡村振兴和城镇化共同的命题。在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时会面临很多共性的问题,这些共性的问题就是它们之间双向流动的障碍,把这些障碍突破了,既有利于城镇化发展,也有利于乡村振兴。
02
乡村振兴下的产业发展
宋洪远 农业农村部农研中心主任
乡村振兴这个话题很大。主要讲乡村振兴的三个问题:一个是为什么要搞,第二个是搞什么,第三个是怎么搞。
乡村振兴战略是十九大提出的战略,后续包括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18年的中央1号文件、《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农业农村部组建等一连串的安排部署。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第一个是回应“两百一百年”目标。第二是回应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就看供给。城乡之间目前存在基本公共服务“水电路气房、科教文卫保”的发展不平衡;农村区域发展存在不平衡;农业发展不充分、资源要素利用不充分、农业投入和农民增收的渠道也不充分。
乡村振兴做什么,就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句话,20个字,再加一个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怎么干?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个是体制机制改革;第二是人才支撑;第三是健全投入保障,核心解决三个事,叫“地、人、钱”;第四是做好三个事:第一个,建立乡村振兴的领导体制机制;第二个,要研究制定《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把党领导农村工作的传统、要求、政策等以党内法规形式确定下来;第三个,研究乡村振兴立法,通过立法来促进乡村振兴。
03
创新与共享:袁家村的乡村振兴之路
王创战 陕西省礼泉县袁家村村委会主任,袁家村投资集团副总经理
袁家村地处陕西关中渭北,全村共有62户、286口人。2007年,袁家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探索出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引来800多名创客,吸纳就业3000多人,带动周边万余农民增收,实现年游客接待500万人次以上,可计算旅游收入超过5亿元,村民人均年纯收入达10万元以上。发展的经验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坚持以村党支部为核心,引领发展
旅游发展的第一阶段是解决怎样吸引人来的问题,发展立足民俗文化和食品安全文章的作坊街是这一阶段的主要手法。第二阶段是通过发展度假业态解决怎么留住人的问题,以发展创意文化休闲度假为重点,建设艺术长廊、个性化客栈、酒吧咖啡、创意工作室等,引导文创青年、时尚达人参与,逐步实现了“阳光下的袁家村”向“月光下的袁家村”转变。第三阶段是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从量变向质变提升,增强袁家村发展能力,解决全面提升的问题。
二、坚持以农民为主体,培育发展的主力军
第一步:打造农民创业平台;第二步:成立农民合作社;第三步:优势项目产业化。
三、坚持以创新为主线,打造发展的推进器
包括袁家村的“走出去战略”和“进城、出省”模式探索。西安的多家城市体验店拓展了袁家村的品牌和口碑,也解决了农产品销售的问题;袁家村模式在河南,在青海,在湖北多地的落地和复制,也是持续探索袁家村乡村振兴的一种路径。
04
输血与造血:乡村振兴多地实践的规划思考
彭剑波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发展策划研究所 所长/高级工程师
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产业兴旺,不仅是输血,更重要的是造血机能。
一、乡村振兴的情怀与理想。从古代“桃花源”式乡愁延续和发展到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种持续性的思考和关切。
二、乡村振兴工作的现实与挑战。中国的农业发展整体比较滞后,而且处于“常住人口越来越少、人才越来越少、精英越来越流失、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这样一种人口变迁现状之中。但在实际调研中,发现了地产下乡、城市景观下乡、重输血轻造血、重形象轻产业等问题。乡村面临乡村规划缺位、资本进入不畅、发展不均衡、增长短期化、虚假性繁荣等挑战。
三、依托参与的齐齐哈尔、北京、四川天府农博园多地乡村振兴规划工作,介绍了四类不同类型的乡村振兴项目:品牌力引导产业振兴、社会力助推产业振兴、基层强人领军组织振兴、大事件驱动乡村振兴。
四、乡村振兴规划策略思考。
思维上,需顺应四个转变。由城乡统筹向城乡融合、“四化”同步向农村农业优先发展、数量向质量、政策改革向制度改革转变。
规划思考上,立足粮仓、文化、空间、产业、社会“五维乡村”开展规划思考。
规划理念上,树立“产、村、人、文”四位一体乡村规划观。
工作重点上,推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这“五个振兴”。
工作成果上,构建产业体系、乡村蓝图、公共服务、乡村治理、农业扶持政策“五个一套”乡村全面发展战略。
05
乡建恨晚:乡村振兴落地实践
洪金聪 九七华夏设计机构主持建筑师
服务于乡村振兴一线,建筑、规划师们往往需要超出设计范畴,提供多元服务去以应对实际问题。围绕乡村振兴的20字方针,以3个村庄实践为例做专题分享。
产业兴旺。遵义中关村在2015年时产业薄弱,全村只单一种植烤烟。通过乡村避暑路线的开发和后期的社区营造,吸引大量来自“火炉”重庆的游客,实现了一产向避暑旅游产业的转型。
生态宜居。武汉的小朱湾的环境改造从排污排水设施开始,基础设施逐步地完善,随后对全村各角落的小环境进行微设计和保护性改造。如今小朱村成为网红村,实现了全域旅游。
乡风文明。贵州的中关村虽贫穷落后,却有精神上的坚守。村民会将生活垃圾跟带有文字的垃圾区分开,体现出敬惜字纸的态度。设计师以协作者的身份引导村民做参与性规划,充分引导和体现村民意志,从而促进乡村风气发生内生性改变。
治理有效。治理有效的关键在于共同参与。如房屋改造需要填申请表、缴纳保证金,确保村民是主动自发地认同和参与。此外,通过内置金融合作社,统一采购销售农产品,盘活农村一些闲置的资源土地、房产资源等。
生活富裕。在黔东南阳芳村提出了“笑脸”理念,希望村民在奔小康的路上,从各方面提升幸福感。
高端对话
乡村振兴工作中的难点与突破
主持人:
彭剑波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 城市发展策划研究所 所长/高级工程师
对话嘉宾(排名不分先后):
冯奎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 研究员,学术委员会秘书长
宋洪远 农业农村部农研中心 主任
刘清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 四川分院 副院长
王创战 陕西省礼泉县袁家村 村委会主任,袁家村投资集团 副总经理
洪金聪 中国乡建院九七华夏工作室 主持建筑师
宋洪远:要用动态的理念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做规划。考虑乡村生态结构在过去和未来的变化,在规划中体现全面、体现优先(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体现融合。乡村振兴规划要在理念、制度和具体的规划设计上都要有变化。
要做好政策与项目对接。针对人才缺失的问题,一个是自己培养人才,更重要的是要鼓励城市经营人才、技术人才、管理人才下乡。
针对产业发展难的问题:乡村产业兴旺有三层含义,一是做大做强高质农业,二是关注新产业、新业态,特别关注跨界和融合,积极发展非农产业,三是利用 “互联网+”,发展现代产业,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构建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创新力、竞争力和生产力。
冯奎:乡村振兴发展中需优化考虑局部和全局的关系,把乡村和区域协调相结合,从长远发展方面来理解乡村振兴战略,避免发展模式同质化、土地浪费和金融风险。乡村振兴不只是经济振兴,应在三农结合、三生融合的背景下,走绿色发展的路径。
王创战:农村人口空心化是阻碍乡村振兴的重要原因。
刘清:与美国相比,我国的人均耕地少、生产效率低,实现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道路还很长。乡村振兴的规划和建设,与传统的城市规划方法不太一致,未来乡村规划需融合产业、土规等方面实现多规合一。
洪金聪:乡村振兴里的一大难点就是产业,如何为村庄找合适的产业,需要协同大数据、智慧等板块为乡村做资源的合理调配。
最后,现场观众围绕乡村振兴的实践和规划探索,踊跃地向参会嘉宾提问,得到了在场嘉宾的真诚解答,互动热烈。
多样化的乡村实践在全国遍地开花,给我们理解当代中国乡村社会提供了更多的鲜活经验。乡村振兴在十九大上升为国家战略,乡村地区未来将面临更多的发展机遇。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河中街清河嘉园东区甲1号楼16-25层 邮编:100085 电话:010-82819000 备案序号:京ICP备 05030709号-1